5分鐘!帶你1次搞懂高爾夫球桿
新手不用怕! 5分鐘 !帶你1次搞懂高爾夫球桿
高爾夫球規則規定下場最多只能帶14支球桿,但對於初學者來說真的需要帶到14支嗎?
我們建議先對球桿有基本認識,才能知道自己入門階段需要什麼球桿,先掌握球桿的特性,才能不花冤望錢繳學費。
高爾夫球桿的組成
球桿的組成主要分成3部分,桿頭、桿身和握把。
桿頭:是球桿最重要的部分,也是變化最多的部分。桿頭的斜角大小、材質、硬度、形狀都是影響擊球效率的重要因素。
桿身:桿身可分為碳纖維和鐵的材質。碳纖維的優勢在於重量和距離,重量較輕可使球桿在使用上更加輕鬆。
成績表現更可控。如果年紀40+可在選擇上考量材質這點。
握把:是球桿和手唯一直接接觸的地方,所以在選擇上以吸震、防滑、手感舒適性為主。
高爾夫球桿種類有哪些?
高爾夫球桿分為五大類:木桿、鐵桿、混血桿、切桿(挖起桿)、推桿
木桿 ( Wood )
外型:木桿本身桿身較長,有著更大更圓的桿頭,可以比其他球桿擊出更遠的距離,主要用於開球和遠距離打擊。
而被稱為木桿的原因,是因為最早期球桿頭是用柿木或楓木做成。但隨著時代和耐用程度的演進,現在都是金屬複合材料製成,但依然稱『木桿』。
桿頭因為金屬材質輕薄較脆弱,需要保護,所以基本上都會套上球桿套,避免於球袋中敲擊到其他球桿產生凹痕。
*木桿頭因為角度的不同又再區分為#1、3、5、7等號。
1號木桿(Driver)
通常用在開球,需要使用開球座(Tee),所以也稱開球木桿。依原理上是打得最遠的一支。一號木桿和球道木桿是體積最大,桿身最長的。
1號木桿大約傾角範圍約9-12度。
角度越小打的更遠, 但1號木桿的重心較高所以不易駕馭,打得好也不容易。
球道木桿(Fairway woods)
而其他號碼多用於球道中,所以被稱為球道木桿。
球道木桿桿頭較小、傾角也比一號木桿大些; 稍大的球桿角度可用於球道上飛過低矮障礙。它和1號木桿最主要的區別就是桿頭大小,和桿面的傾斜角度不同。
像是3號木桿又稱SPOON,是球道上打的最遠的一支,很多人也會選擇放棄1號木桿,改用3號來開球。3號木桿大約傾角範圍約15-18度。是球道擊球和進入長草中近距離的理想選擇。
*而其他4、5、7等號也是其他球道木桿的多角度選擇。
混合木桿 (Hybrid)
混合桿、救援桿、混血桿、鐵木桿=Hybrid 又稱小雞腿,是一種擊球優點介於木桿和鐵桿的球桿。
外型:比球道木桿小約1/3,桿頭背後有個小肚子,桿身比木桿短、鐵桿長。
用途:解救困難地形。
1. 例如較寬的底部,可以克服沙坑地形以利脫困。
2. 在長草區,揮桿速度比鐵桿更快、向下擊球力道較強。球桿頸部相較於鐵桿,不易被長草絆住。
3. 果嶺旁邊的短草區。
*小雞腿的確是在困難地形中,用於脫困不錯的選擇。
*建議:初學者可以使用球道木桿和混合木桿,比較容易上手!
鐵桿( Iron )
鐵桿是整組球桿最核心部分
外型: 桿頭以鋼或鐵做成。鐵桿比木桿桿頭重、桿身比木桿短,桿頭更小、桿頭面呈現刀片狀。比起木桿有更大的傾角。
用途:鐵桿用途依據擊球碼數來說,可用來進行中距離或短距離的擊球。例如短洞的發球台上、接近果嶺時在球道或長草區使用,以及將球從障礙區(沙坑或水障礙區)中脫困的擊球。
鐵桿根據桿面傾斜角度升高排列#3、4、5、6、7、8、9 號鐵桿和P(PW挖起桿)等號。
*P=PW=Pitching Wedge 簡稱P桿,比9號鐵更短1號的桿子*
*簡單來說號碼越大角度越大(傾角越大),角度越大打的越高,落下距離越近*
從3號鐵桿到P挖起桿,每個鐵桿的傾角都比前一個鐵桿大些,桿身長度也比前一個鐵桿短一些,因此每個球桿(從3號鐵桿到PW)擊球距離比之前稍短。
5 號鐵桿比 4 號鐵桿有更大的傾角、更短的桿身和更短的擊球;
4 號鐵桿比 3 號鐵桿有更大的傾角、更短的桿身和更短的擊球。
在傳統的 3-PW 鐵桿組中,挖起桿(PW)具有最大的傾角、最短的桿身和最短的距離。
鐵桿之間的碼數差距一般為10-15碼。換句話說,3 號鐵桿的擊球距離應該比 4 號鐵桿擊球距離多 10-15 碼。
長鐵桿 : 1、2、3 號 =4號
正常情況下170碼以上(實際狀況因人而異)
中鐵桿 : 5、6 、7=8 號
正常擊球約120-170碼 (實際狀況因人而異)
短鐵桿 : 9 號 、(劈起桿) Pitching Wedge, (沙桿) Sand Wedge, Lob Wedge.
擊球約120碼 以內 (實際狀況因人而異)
*而初學者則建議用7號鐵桿開始來做練習*
切桿( Wedge )
* 又稱挖起桿,也是鐵桿的一種。
外型:比鐵桿的桿頭更重,且有更大的傾角。所有球桿中切桿的傾角最大。
用途:困難地形。
無論是球道上還是粗草區、沙坑中、淺灘的水中或在靠近果嶺,做小的近距離撥擊上果嶺。都需要用到切桿。
由於桿面傾斜角度大,使用切桿擊球時能使球運轉的更高,其獨特的角度能讓球旋轉更到位。
最常見的四中切桿:
1. 劈起桿(Pitching Wedge) 最常見。簡稱 P桿
2. 沙坑桿(Sand Wedge) 最常見。簡稱 S桿
3. 中間挖起桿(Gap Wedge)
4. 大角度挖起桿(Lob Wedge)又稱L型挖起桿
- 劈起桿 P桿:用於接近果嶺或果嶺邊緣的切球。
- 沙坑桿:將球於沙坑中擊出。
- 中間挖起桿:桿面傾角介於劈起桿(P)和 沙坑桿中間,可用於兩角度的平衡桿。
- 大角度挖起桿:桿面傾角比沙坑桿更大,可產生非常大弧度的擊球路線。像是在極端狀況需要脫困; 球陷進沙坑邊緣。
推桿(Putter)
外型:推桿依桿頭形狀可大致分成T型、L型、D型和片狀型。
桿身長度:桿身長度是會影響球的穩定性和擊球效果。大多數桿身的長度是32-35英吋(81-89cm)
女生建議:33 吋
男生建議:34吋
身型較高者:35吋
用途:推桿通常用於果嶺上,離球洞近距離處使用,目的是讓球能進洞。但某些球場果嶺附近邊緣也適合推桿。雖然高爾夫球沒有嚴格規定一定要帶哪一支球桿,但推桿絕對是必備的球桿。
基本上推桿是用來打擊短距離滾動的球,和其他球桿不同的是,推桿不需要大幅度地揮桿,只需要擺動球桿。
推桿通常具有細長的桿身和平底的球頭,球頭的底部和地面接觸,使球能輕輕地滾動。
而推桿的擊球面基本上不是垂直於地面,傾角通常為 5–6°,在高爾夫球比賽中,推桿往往是用於完成最後一擊進洞的角色,因此推桿的精準度和舒適度選擇是提高進球率的關鍵。
簡單來說推桿就是個非常重” 手感 ”的球桿,所以要購買時最好各種類型都推一輪,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推桿。
結語:
建議初學者一開始先不用買到整套桿子,先了解熟悉球桿的特性,和自身學習程度,再漸進式購入。才不會花大錢買了整套球具,卻發生打不到球或不適合的情況。